400-082-9909
媒体观点
Media View

国际比较表明,中国居民消费的大幅下降并非历史个案。

首页 >
中国经济离消费拉动有多远

国际比较表明,中国居民消费的大幅下降并非历史个案。

消费能否支撑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基于消费、投资和出口这“三驾马车”。从改革开放30年来的历史经验来看,中国经济的波动主要是由于投资波动所致,固定投资增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GDP增长率的高低。这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经济增长不平衡的一个重要体现。如果体制和政策因素导致投资过度,其效率就会降低,不仅影响未来的潜在增长率,也可能加剧宏观经济的波动。

为了抵消投资波动对经济的影响,决策层一直希望通过刺激消费拉动经济,稳步增加消费在刺激经济增长中的比重。

实现中国经济平衡增长的一个关键是消费能否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稳定因素,实现从“中国制造”和“中国投资”向“中国消费”的转型。尽管促进消费已经讲了好多年,消费率依然大幅度下降,绝对水平降至历史最低位。居民消费率从2000年的46.4%下降到2010年的33.8%10年累计下降了13个百分点;总体消费率(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后者占总体消费不到30%)从2000年的62%下降到2010年的47%,累计下降了15个百分点;同期政府消费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

未来消费格局

    展望未来,未来消费格局在未来10年,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上升,一方面会导致服务消费的占比上升,商品消费占比相对下降;另一方面意味着对消费差异化的需求上升,商品的附加值将普遍增加。不同的收入阶层的消费动力和内容将进一步分化,那么中国未来的消费格局又是怎么样的呢?

    中国消费人口在未来10年也面临城乡分布与年龄分布的双重结构性变化。城乡分布上,劳动力城乡转移速度将相对放缓,意味着和城市消费紧密联系的支出(如居住)的增速放缓。年龄分布上,主要变化是最后一波的20-29岁人口高峰和老龄化加速。20多岁人群的消费(如文教娱乐,婚恋服务)和老年人的消费(医疗保健、丧葬等)将比较突出。

    未来文教娱乐、金融保险服务消费占比会显著上升。未来我国居民的文教、旅游、娱乐、金融、保险等服务消费占比会大幅上升。

    医疗保健消费占比上升。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低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居民医疗支出比重却显著高于同等老龄化水平的国家。未来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会削弱这种弥补,导致居民医疗保健消费占比下降,但老龄化的趋势将使得医疗保健消费占比上升。

    商品消费:附加值增加与地区差异。与服务类消费占比上升相对应的,是商品消费占比下降。在消费长周期的上半场,许多商品消费“低价放量”。到了消费长周期的下半场,随着部分商品拥有量渐趋饱和,而收入增长也支撑消费升级,消费上体现出从量变到价变(代表附加值)的转换。比较典型的例子是耐用品的更新换代和非耐用品的附加值添加。

    地区差异造成农村和中西部省份的商品消费增速较快,对总体商品消费有一定支撑。与其他东亚经济体(如韩、中国台湾地区)不同的是,中国大陆存在较大的城乡与地区差异,造成部分商品虽然整体消费占比在下降,但在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消费占比有可能反而上升,从而缓解了商品消费占比的下降幅度。

咨询电话:
010-62978780
售后电话咨询:
400-082-9909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