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82-9909
媒体观点
Media View

作为手机研发界曾经的老兵,我还是更想从同行的角度,学习剖解一下小米及雷军,看看他做到了哪些传统意义上. . .

首页 >
小米的创新为什么你学不会
标签: OA系统   小米   来源:      阅读次数: 522

清楚地记得,在2011雷军高调宣布做手机之际,不懂的都在摇旗呐喊,“懂的人”都充满疑虑甚至不以为然的。大部分手机界的不以为然,其诟病主要集中在雷军雷军系并不具备硬件的基因和量产的经验,贸然进入手机红海将凶多吉少。当然这样的判断,同样折射出部分手机圈老人的傲慢与偏见。
   
事实上小米400万台的销量,和公司近40亿美金估值,阶段性有力的回击了这些质疑。传统手机产业,对于雷军小米,经历了“看不起,看不懂,学不会”三个阶殷。作为手机研发界曾经的老兵,我还是更想从同行的角度,学习剖解一下小米雷军,看看他做到了哪些传统意义上的手机人做不到的事情。
   
传统的手机生意,由于芯片厂商MTK和高通等均提供了日臻成熟的参考设计,大幅降低了ODM和品牌商研发的技术门槛,加快了进入市场的速度。由于基于同样的参考设计,ODM和品牌商在产品上可创新的空间有限,更多的是基于Android系统的硬件整合,导致智能手机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品牌商和山搴机之间的技术和产品差距拉小。因此,价格战成为最核心的竞争手段,整个产业的利润被大幅拉低,刀口舔血,在生与死的临界线上挣扎,看不到未来。对于ODM厂商而言,只能靠冲横向的数量冲刺,靠规模向上游的零部件供应商榨取零星的价格空间,玩的是血腥的供应链游戏,对于手机品牌商而言,试图走产品差异化突围,这又受限于芯片厂商提供的方案,要么降低质量以次充好,以获得灰色的生存空间,或者通过预装各种APP软件去获得部分收益。

    传统的手机销售渠道,一直被天音、爱仕德、普天太力等强势的国包商巨头把控,高端放货,成本极高。手机从工厂到达消费者手里,要经过国包,省包,地包,营业厅多个层级,至少40%以上的渠道费用。这样的销售渠道格局,即使是当年如日中天的诺基亚,也不能脱离。供应链的层面,品牌商虽然可以向上游物料供应商转嫁资金链压力,但还需要向渠道商压货,去忍受相当长的结款账期。
   
产品没有差异化,没有渠道和供应链优势,日益上涨的人工及原材料,和不断下降的产品零售价,这就是传统手机玩家们面临的尴尬局面。
   
这样的局面,似乎一夜之间被小米改变了,也为我们这些手机圈的老兵,结结实实的上了一课。我们看看小米怎么做到的,和在哪些地方是创新的,这也是传统手机商“学不会”的:

1、品牌建设的创新
    
小米的模式,首先解决了品牌的问题。雷军的个人品牌、传播力、影响力,不但有效地帮助了小米品牌的建立,而且是用非常低的营销成本。在互联网上,雷军作为一个人格魅力体,完成了自己品牌的价值变现,而小米手机,开启的其实是一个人格魅力体的新时代。在未来人格魅力体,都可以直接向其粉丝销售其产品或服务,以获得价值变现,完成商业的闭环。

    2、渠道建设的创新
    
雷军的势能,及雷系电商的相互助力,终于帮助小米突破了原有渠道的藩篱,意义在于手机销售渠道建设上的颠覆式创新。互联网销售的扁平化,去除了线下多级渠道的盘剥,每一分钱都落到小米的口里。

     3、供应链层面的创新
    
小米凭借电商预定的模式,做到了以销定量,这是传统厂商梦想未曾到达的。凭借终端消费者巨额的预付款,同时“挟巨额订单以令上游供应链”,获取最优的原料、加工价格,又没有传统渠道商压货之虑,先收钱后发货,小米现金流优势明显。
    4
、利润获取方式的创新
   
抛开纷繁的移动互联网概念,MiUI的概念,小米获得的超高利润,还是源自硬件销售,这是不争的事实。小米获得的超高利润,还源自于备受争议的期货模式。众所周知,手机产业链的物料价格,会随着时间不断大幅下降。产品发布之际的超高性价比,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成就了产品销售的超高利润。顶着超高性价比的帽子去发布产品,却由于期货的模式获得了硬件销售的超高利润,这是小米无法在被诟病中自圆其说的关键点。对比一下小米的模范对象,苹果也同样获取了硬件销售更多的暴利,却没有人去攻击,原因在于苹果的生态链及品牌溢价。所以只要丢掉超高性价比这顶帽子,小米其实很容易回应这些质疑,只需要解释这是小米的品牌溢价即可。
    5
、资本运作的创新
   
作为天使投资公认的第一人,雷军对接资本的能力毋庸置疑,同样是小米的核心竞争力。2010年底,小米完成A轮融资,引入Morningside、启明和IDG为主的风险投资约4100万美金,公司估值达到2.5亿美元。其中,公司56小米科技员工投资了1100万美元。在A轮融资同时,核心员工共同投资如此大的数额是罕见的,这恐怕也是一种创新。
   
正如小米投资人启明创投的童士豪所言,小米并不是随便谁都做得出的。从很多层面上而言,我非常同意这样的判断。

咨询电话:
010-62978780
售后电话咨询:
400-082-9909
关注我们: